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_国产乱妇无乱码大黄aa片_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_亚洲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若羌紅棗栽培技術規(guī)程

2011/1/17 13:45:53

若羌紅棗栽培技術規(guī)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若羌紅棗栽培的經濟技術指標、建園條件、樹體管理、肥水管理、土壤管理、;ū9燃夹g。

本標準適用于若羌紅棗的常規(guī)栽培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DBN6528/T004-2004 若羌紅棗苗木

3 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整形修剪

在棗樹生產管理上,為培養(yǎng)一定的樹形和合理的樹體結構,以發(fā)揮樹體的最大生產效能而采取的一種管理措施。

3.2 冬剪

又稱休眠季修剪,指在棗樹落葉后到萌芽前期間的修剪。

3.3 夏剪

又稱生長季修剪,指棗樹萌芽后整個生長季的修剪。

3.4 短截

在休眠季剪去當年生或一年棗頭或二次枝的一部分。

3.5 回縮

剪去多年枝的一部分。

3.6 抹芽

在萌芽期把各級骨干枝及枝組上萌發(fā)出的無用幼芽,隨萌發(fā)隨從基部抹除。

3.7 摘心

在生長季將新枝幼嫩頂端部分剪去。

3.8 疏枝

從基部將枝條剪去。

3.9 拉枝

用鐵絲或繩子把枝拉到一定角度固定于地上的方法。

3.10 撐枝

直接用做好的木棍把枝撐到一定角度的方法。

3.11 刻芽

在二年生或多年生側枝主芽上方去掉二次枝,用刀刻去1cm左右,寬1-2mm的月芽形傷口,取下韌皮部。

3.12 環(huán)剝

用刀將枝或干上剝下一圈寬度相當于枝或干徑的1/10的韌皮部,露出木質部。

3.13 環(huán)割

在枝或干上用刀割韌皮部深達木質部一圈或多圈。

3.14 落頭

棗樹樹冠達到一定高度時,把中心干頂部向下回縮。

3.16 干高

指從地面到樹干的第一分枝處的高度。

4 經濟技術指標

4.1 經濟指標

畝植40-50株,盛果期(10-50年)樹株產鮮棗3040kg;商品果率達90%以上。

4.2 技術指標

6年樹冠成形,樹體結構合理,8年生樹開始進入盛果期,結果盛期穩(wěn)定在50年以上。

5 園地選擇與規(guī)劃

5.1 園地選擇

5.1.1 位置

附近無污染源,交通運輸便利,地表水或地下水引用灌溉方便,水質符合灌溉標準,具有一定防風林帶。

5.1.2 土壤

棗樹建園要選擇土壤肥沃的耕地或已改良好的沙荒地、戈壁、鹽堿地、土壤PH5.5-8.5。

5.2 園地規(guī)劃

5.2.1 總體規(guī)劃

建園前應搞好園區(qū)規(guī)劃,主要規(guī)劃內容包括條田規(guī)劃、道路規(guī)劃、溉灌系統(tǒng)規(guī)劃、護風林規(guī)劃、房屋、堆果場等輔助設施建設。

5.2.2 條田規(guī)劃

建園面積較大時要劃分成若干條田,條田采用“窄林帶、小網絡”。

5.2.3 道路規(guī)劃

道路占園地總面積的5-6%,10公頃以上的棗園分主路、支路和小路三級,3公頃以上棗園分主路和支路兩級,3公頃以下棗園只設支路和小路兩級或只設小路一級,一般干路寬6-7m,支路寬4m,小路寬2m。

5.2.4 溉灌系統(tǒng)規(guī)劃

園地干、支、毛渠配套,并與道路系統(tǒng)相結合,機井每眼灌溉10-15公頃。

5.2.5 防護林規(guī)劃

一般占地面積14%,主林帶與主風向垂直或基本垂直,寬度10m-15m,條田內部設副林帶寬4-6米,林帶株行距2m×1.5m,樹種配制以當地防風能力較強的胡楊、新疆楊、沙棗樹類為主。

5.3 園地平整

5.3.1 栽植前對土地進行平整,使坡度小于3,坡向便于澆水灌溉。

5.3.2 栽前開溝

溝深30cm-40cm,寬50cm-60cm,溝間距以棗園規(guī)劃設計的行距為準,開溝以南北走向為最好。

5.3.3 溝坡挖穴

溝開好后在溝坡上挖定植穴,規(guī)格為長、寬、深40cm。土壤板結的園地坑的規(guī)格應擴大到60cm-70cm,并將表土、下層土分開堆放。

6 棗樹栽植

6.1 栽植模式

采用3m×4m4m×4m

6.2 栽植時期

以土壤解凍后至棗萌芽前3月下旬-4月下旬。

6.3 栽植行向

根據地勢和土地方位而定,一般行向與風向平行,以東西向為宜。

6.4 開溝挖穴

先開溝再于溝向陽面挖穴,溝寬50cm-60cm,深30cm-40cm,栽植穴直徑不小于40cm,深度不小于50cm。

6.5 苗木

6.5.1 苗木選擇

栽植選擇優(yōu)質的根蘗歸圃苗或嫁接苗。苗木健壯,根系完整,無枝條損傷,無凍傷和病蟲害,一般要求使用DBN6528/T004中規(guī)定的三級以上苗木。

6.5.2 苗木處理

苗木以隨起隨栽為最好,長途運輸的苗木要嚴格按照DBN6528/T004-2004 中的規(guī)定,栽植前將枝干上的二次枝全部剪除,并對苗木進行生根粉(ABT)浸根處理,用1g生根粉(ABT)兌水20kg配成泥漿沾根后即可栽植。

6.6 栽植方法

棗樹應栽植在向陽面的溝坡上為宜,不應栽在溝底。

棗樹栽植采用“一埋、二提、三踏實”的方法,即苗木放入栽植坑后,填至徑部輕輕上提,使根系舒展,然后踏實,栽后及時灌水,栽植穴凹陷的應及時填土,并將歪倒苗木扶正,7-10天后緊跟澆第二次水,澆后須松土保墑。

6.7 栽后覆膜

棗樹定植后,用70cm左右的窄膜邊樹行覆蓋,膜邊注意用土封嚴封實,防風刮起,穿樹口要封好不留縫隙,以防高溫灼傷棗樹。

7 棗園管理

7.1 補植

對死亡的苗,當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及時補植,補植必須選用大苗、壯苗。

7.2 樹體管理

7.2.1 整形修剪

7.2.1.1 幼樹整形

7.2.1.1.1 定干

棗樹定干高度一般要求80cm-100cm

7.2.1.1.2 整形

適宜的樹形見表1

1若羌紅棗整形適宜樹形及結構特點

適宜樹形

適宜密度株/公頃

結構特點

主干疏層形

600-750

干高60cm-70cm,樹高3.5m-4m,主枝7-8個分2-3層排列,第一層3-4個,第2、3層各有主枝2-3個,1、2層間距1m,23層間距0.8-1m,各主枝配側枝2-3個,結果枝組著生于主側枝的兩側或背部

自然圓頭形

600-750

干高60cm-70cm,樹高3.5m-4m,主枝6-8個不分層,各主枝交錯著生于中心干上,每個主枝分生側枝2-3個,結果枝組著生于主側枝的兩側或背部

自然開心形

600-750

干高60cm-70cm,樹高3.5m-4m,主枝3-4個,以30-40°的開張角度相鄰或相近生于主干上,主枝不分層,每個主枝有側枝2個左右,結果枝組均勻分布于主側枝的上下和四周。

7.2.1.2 修剪

7.2.1.2.1 幼樹的修剪

棗樹幼樹的修剪包括生長期修剪(1-4年生)和生長結果期修剪(5-8年生)兩個階段。生長期的修剪任務主要是培養(yǎng)一定的樹形和合理樹體結構,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樹修剪,有形不死、無形不亂”;修剪方法,以夏剪主,冬夏結合,主枝的培養(yǎng)數目因樹體結構而異,一般形4個-6個,主干疏層形6-8個主枝,分2-3層,一般主枝角度掌握在50º-60º為宜;側枝的配備要求主枝少則適當多配側枝,主枝多則少配側枝,結果枝組的配備主側枝中下部以配中、大型枝組為主,上中部以配小中枝組為主,主側枝角度大時以配兩側斜生枝組,一般不配背上直立枝組。生長結果期修剪上采取整體促進,局部控制的方法,修剪上在促進各級骨干枝的延長枝生長的同時,對其它當年生的棗頭,有計劃地進行抹芽、摘心,控制其生長、充實二次枝,加速其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培養(yǎng)成結果枝組,以實現早期豐產。

7.2.1.2.2 結果期樹的修剪

修剪的重點是維持良好結構,保持樹體的生長勢,同時,均衡生長與結果,結果的前幾年有大量新生棗頭萌發(fā),修剪上及時抹芽、疏枝、摘心,樹冠長到一定高度要及時落頭;隨結果能力的增強,萌發(fā)枝條能力下降,修剪應注意保留一定比例的新枝,適時摘心,作為更新枝加以培養(yǎng),對多余的枝及時抹除;隨枝端結果能力的增強,枝條彎曲下垂的,應有計劃對其回縮。同時,培養(yǎng)新棗頭,補充新棗股,維持結果面。

7.2.1.2.3 衰老期樹的修剪

修剪的首要任務是對樹體全面更新,恢復樹勢,使其“返老還童”,修剪手法主要是回縮,根據更新程度分為輕更新、中更新和重更新。

輕更新一般回縮量是枝總長的1/3,重更新回縮長度是枝總長的1/2,重更新回縮量達枝總長的2/3

7.3.3 其它管理

7.3.3.1 刮樹皮

棗樹休眠期,用刮樹刀刮除樹干或大枝上的老翹樹皮,不能過深傷及嫩皮和木質部,要求露紅不露白。刮皮時,樹大先輔報紙或布,刮下的樹皮及時清除干凈,集中燒毀。

7.3.3.2

大樹刮除翹皮后涂白,幼樹在主干形成粗皮之前不刮皮只涂白,涂白劑配制是水、石灰、食鹽,配制比例為1030.5。

7.3.3.3 清除萌芽

棗樹生長季節(jié),人工及時清除沒有利用價值的根孽或枝干的萌芽。

7.3.2.4 吊枝、撐枝

在生長季對于結果過多的棗樹,為防止壓斷樹枝,利用繩(鐵絲)吊枝或用木棍撐枝。

7.4 土壤管理

7.4.1 全園耕翻

一般在土壤封凍前和土解凍至萌芽前進行,深翻深度一般為15cm-25cm

7.4.2 中耕除草

棗園樹行帶及時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10cm-15cm。

7.4.3 樹行覆蓋

覆蓋材料可選農作物秸桿及田間雜草,覆蓋厚度10cm-15cm,上面零星壓土。

7.5 肥水管理

7.5.1 施肥

7.5.1.1 施基肥

棗果采收后至土壤凍前(10-11月)施用,以有機肥為主,腐熟的農家肥或棉籽餅,幼樹每株20kg農家肥或0.5kg-1kg餅肥,盛果期樹每株100kg農家肥或3kg-5kg餅肥。施肥方式用環(huán)狀溝或放射狀溝施,溝深30cm-40cm,位置幼樹距干50cm-70cm,盛果期樹距樹干100cm-150cm處。

7.5.1.2 追肥

7.5.1.2.1 土壤追肥

分萌芽前(4月上旬),花期(6月)中旬,幼果期(7月中旬),三個時期追施,以無機肥料為主,一般每株施入磷酸二氨0.5kg-1kg,鉀肥100g-200g,開溝施或環(huán)狀點施。

7.5.1.2.2 葉面噴肥

又稱根外追肥,可與花期噴水和病蟲害防治相結合,葉面噴肥最適宜溫度為18-25℃,避開高溫天氣進行。常用的肥料噴面噴肥的種類和濃度見表2

2 葉面噴肥常用肥料和濃度

種類 濃度% 時期 作用

尿素 0.3-0.5 整個生長季 促進生長,提高產量

氯化鉀 0.3-0.5 果實生長期 提高果實品質

硫酸鉀 0.3-0.5

磷酸二胺 0.3-0.5 促進果實發(fā)育

磷酸二氫鉀 0.3-0.5 促果實發(fā)育、提高品質

硫酸鋅 0.2-0.3 生長期 防止小葉病

硼酸 0.2-0.3 花期 促進座果

硼砂 0.3-0.5 花期

硫酸亞鐵 0.3-0.5 生長季 防止缺鐵癥

7.5.2 灌水

從棗樹發(fā)芽到果實成熟,土壤水份以保持田間持水量在65%-75%為最好,前促后控,尤其是花期對水分相當敏感,要保持較高空氣濕度,以利座果。

7.5.2.1 灌水時次數

澆水時期主要有:催芽水(4月上旬)1次,花期水3-4次(5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上旬、6月下旬、每21次);促果水1次(7月上旬),封凍水1次(10月下旬前)。

7.5.2.2 灌水方法

地面漫灌溉,溝(畦)灌溉。

8 ;ū9

在加強水肥管理,搞好整形修剪的基礎,采取棗頭摘心,放蜂、花期噴水、噴肥、開甲等措施,以提高棗樹座果率。

8.1 棗頭摘心

5月上旬開始待棗頭生長到一定節(jié)數后進行,一般棗頭可留3-7個二次枝摘心,摘心強度因樹勢、位置、角度而定。

8.2 花期放蜂

棗園花期放蜂可提高棗樹座果率1倍以上,放蜂時要將蜂箱均勻放在棗園中間,蜂箱間距不超過300m。

8.4 花期噴水

在盛花期(6月上中旬)進行,噴水時間避開高溫天氣,一般花期噴水5-7次,每次間隔1-3天。

8.5 噴施微肥

結合花期噴水進行,一般花期噴施微肥3-4次,每次間隔5-7天,噴施濃度參照7.5.1.2.22執(zhí)行。

附錄A

棗樹周年管理工作歷

(指導性附錄)

棗樹周年管理工作歷

時期

物候期

主要管理內容

11月初-4月初

休眠期

1、 清潔棗園,處理主干處誘殺害蟲的草把

2、 刮樹皮,涂白,消滅樹皮縫中的越冬蟲、卵和病原菌

3、 1-3年生幼樹主干綁作物秸稈或薄膜,防寒和野兔啃咬樹皮

4、 整形修剪,采集接穗

5、 施基肥,灌越冬水

6、 制定全年工作計劃,組織技術培訓]

7、 結合修剪,剪除蟲枝,集中燒毀

4月初-5月中旬

萌芽抽枝期

1. 棗樹改良,高接換種

2. 間作物的播種

3. 灌水,土壤施追和葉面追肥

4. 萌芽前噴3-5波美度硫合劑,防治梨園蚧、紅蜘蛛、棗壁虱

5月下旬-6月下旬

開花期

1、 夏季修剪,重點摘心

2、 葉面噴肥,土壤追肥和灌水

3、 棗園放蜂

4、 開甲

5、 防治棗壁虱、紅蜘蛛

6、 棗園噴水

7、 中耕除草

8、 間作物管理

7

幼果期

1、 棗壁虱、紅蜘蛛、棗粉蚧的防治

2、 噴施微肥

3、 棗樹追肥和田間灌水

4、 中耕除草

5、 間作物的管理

8

果實發(fā)育期

1、 棗壁虱、紅蜘蛛的防治

2、 噴施微肥,促果實發(fā)育

3、 中耕除草壓綠肥

4、 棗園澆水

9-10

成熟期至落葉期

1、 樹干綁草把誘殺越冬害蟲

2、 根據棗果用途,適期采收

3、 棗果保鮮、晾曬、干制和加工

4、 間作物收獲,冬小麥播種

5、 秋施基肥,秋耕棗園


龙岩市| 辽阳县| 三门县| 福州市| 阿坝县| 元朗区| 东城区| 商丘市| 尼木县| 大英县| 朝阳县| 福海县| 漳州市| 鹿泉市| 通州区| 桐乡市| 宝坻区| 鄂温| 临西县| 铜梁县| 禄劝| 乌兰察布市| 屏边| 金堂县| 青田县| 靖远县| 谷城县| 登封市| 共和县| 平泉县| 巴南区| 曲沃县| 陕西省| 青海省| 贵定县| 涡阳县| 敦化市| 德格县| 东兴市| 澄迈县|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