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重視程度的增加,在學校、工廠、生活小區(qū)、城市建設中,綠地建設已必不可少,其中樹木移植是綠地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尤其是針葉樹的移植,普遍面臨著成活率低下的問題,提高針葉樹的成活率已成為衡量綠地建設質量的重要指標。
1針葉樹移植前樹坑準備
1.1樹坑形狀
圓柱形,口徑上下一定要一致,便于根系舒展和填實土。方形樹坑在填埋土時,四角很難填實。鍋底型樹坑,不利于樹根舒展。
1.2樹坑大小
直徑為移植樹木距地面1m處,樹木直徑的15~20倍,深度為距地1m處樹木直徑的10倍;有的樹難以測量其胸徑,也可以根據(jù)其苗高來確定樹坑大小,一般為坑徑是樹高1/3,坑深為苗高1/3或1/4。
1.3樹坑土壤
現(xiàn)在綠地建設普遍要在建筑施工之后進行,因此大部分種植地都有施工垃圾,如果樹坑內(nèi)土為垃圾土則要換土。
1.4挖坑時間
樹坑要在上凍前挖好,以便使挖出的土壤盡量受到多的陽光照射,殺死一些土壤病菌及有害微生物,使樹根傷口愈合時少受病菌浸染。
1.5坑土放置
挖出的坑土表工與底土要分開堆放于坑邊,因表土有機質含量高,回填土時要填入坑底,有利于根系吸收利用。
2樹木移植
2.1移植時間
松樹、杉樹要在凍土層達到0.3~0.5m時即可進行,柏樹要在土壤將要開化的早春進行。常言說冷松熱柏,冬季移植油松,土坨好帶,且不易散坨,而且松樹在冬季樹根可以先期進行自我修復傷口,此時,病村蟲害也較少。而柏樹則在開春樹液即將流動時進行移植,成活率要高于冬季移植。
2.2起苗規(guī)格
土球上部為圓柱形,底部半球形,土球直徑為樹木距地面1m處直徑的7~10倍,起苗前,先要用繩子將樹冠攏起,以防損傷枝條。
2.3起苗方法
先要將上層寶蓋土去掉,寶蓋土深度以不傷地表苗根為度,然后再向下垂直挖,挖到規(guī)定的土球高度,待土四周修整平滑后,再向內(nèi)里掏挖,用利斧切斷根系。
2.4土球打包
用蒲包、塑料布和草繩將土球打包,以防散坨。打包時要用蒲包等將土球表土全部包嚴,然后,以樹干為起點,用草繩按一定的方向傾斜纏繞到底部,一定要使草繩平整纏繞,不要來回交叉,均勻排列。
2.5裝卸
要盡量用人工抱,用木板平移,大樹需用吊車裝卸時,切記不能吊樹脖子,要用木板將鋼絲繩墊在土球外,綁扎結實。
2.6假植
如果苗木不能馬上栽植,還要進行假植,不能將根部裸露時間過長。
2.7栽植
將苗木放入坑中扶直,然后先將表層土填入,將土球固定,將能取掉的包裝物取掉,當土填至坑的一半時,要用工具將土夯實,再繼續(xù)填滿夯實,在夯實過程中,不能將土球砸碎,最后,將土埋到此土球頂面高出2~3cm即可,做好圍堰。
2.8支護
較大的苗木,為了防止被風吹倒,要用三根枝桿固定。較小的要用單根枝柱或雙枝柱。
2.9澆水扶直
固定好樹木后,即可澆水,澆水第二天后,看樹體有歪斜的,即時扶直,并用土將縫隙填嚴,重新固定好。第三天灌第二水,第七天灌第三水,然后在灌完水第二天用土將表面再覆蓋一層,以便保濕。
3后期養(yǎng)護管理
3.1早春保濕
北方干旱,風大,新植樹木很容易從梢上抽干,因此可以采取葉面噴水保濕。最好每日噴水2~3次。根部灌溉要減少,一般土壤早春灌溉3次即可,灌溉的時間間隔要在20天左右。
3.2防治病蟲害
新植樹木抗病蟲害能力差,要根據(jù)病蟲害的發(fā)生情況對癥下藥,消除隱患。
3.3促進早發(fā)新根
①適當進行灌溉,切不可澆水過多,因新植樹木,根系損傷而使吸水能力減弱,土壤只要保持濕潤,不可水量太大,否則地溫難以提高,影響土壤透氣性,嚴重還可能導致漚根。②將澆灌之后的土壤及時疏松,防止土壤板結,以提高透氣性,促進根系萌發(fā)新根。③要保護樹木萌發(fā)出的新芽,這時切不可修剪,整形,并且要增加葉面噴水,促進根系迅速生根,保證成活。
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針葉樹在移植過程中做到步步細致,其實,養(yǎng)護過程更加重要,大部分樹木死亡往往是注重了移植,沒有注重后期管理,導致樹木死亡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只有做到種養(yǎng)兼顧才能有效提高成活率。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教學物業(yè)中心,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0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