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葉上產生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大小不一,長度2~10毫米以上。淺黃色到淺褐色。在某些品種中,斑點淺褐色,圍有清晰的紅紫色邊緣,在潮濕條件下,斑點很快覆有一層灰色的霉。病斑干時變薄,易碎裂,透明,一般呈灰白色。嚴重時,整葉枯死。莖受侵染時,從侵染處腐爛折斷,芽變褐色腐爛。花上斑點褐色、潮濕時,迅速變成發(fā)粘的一團,覆有灰色霉層,幼株受侵染時,通常生長點死亡。但夏季植株可重新生長。
病原:病原為橢圓葡萄孢的一種直菌,Botrytis elliptica(Berkeley)Cooke,分生孢子橢圓形,有時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也可為害百合,但它主要引起花腐。
傳染途徑: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落下的病組織殘余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侵染為害,可多次重復侵染;溫室過分潮濕時容易發(fā)病。植株過密時發(fā)病重,偏施氮肥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 秋季,栽培在室外的植株地上部清除并銷毀;初病時去除病葉,減少侵染來源。 2、溫室應通風和足夠的光照,澆水應在葉上水分易干燥的時間進行,最好從邊沿澆水,避免弄濕葉片。 3、藥劑防治 可選用50%多菌靈或70%多菌靈或70%甲基硫菌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必要時可選用50%速克靈或50%撲海因及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加80%多菌靈性粉劑600倍液效果好。每次每667米2噴灑藥液40~50千克。重點噴灑新生葉片及周圍土壤表面,連續(xù)噴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