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桂蘭、掛蘭、折鶴蘭。
科屬 百合科,吊蘭屬。
種和變種 金邊吊蘭,葉片邊緣金黃色。
銀心吊蘭,葉片的主脈周圍具有銀白色的縱向條紋。
寬葉吊蘭,葉片寬線形全緣或微微具有波皺。花葶從葉叢中抽出,花后形成匍匐走莖,可以生根發(fā)芽長成為新株,花期春、夏季。蒴果三圓棱狀扁球形。
產(chǎn)地及習性 原產(chǎn)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主要在南非,在我國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地區(qū)。性喜溫暖、濕潤、半陰環(huán)境,忌強光直射。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條件。
形態(tài)特征及用途 吊蘭屬于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狀莖短,具簇生的圓柱形肉質(zhì)須根。葉片基生,細長,較堅硬,鮮綠色,全緣或稍具有波狀。從葉叢中抽出走莖,花后形成匍匐莖,并在節(jié)間處伸出氣生根發(fā)出新株;ㄐ,白色,較多小花成排族生于頂端,形成總狀花序;ㄆ诖、夏季,蒴果三圓棱狀扁球形。
吊蘭是極為常見的室內(nèi)盆栽觀葉植物,可以作為架上觀賞植物或吊掛觀賞植物。全草可入藥。
栽培 栽培管理比較容易。葉片對光線反應敏感,光線不足,葉淺綠色或黃綠色;光線過強,葉枯黃,甚至死亡。夏季放在室外的蔭棚下栽培養(yǎng)護。
生長適溫在20℃左右。冬季放在溫室中栽培,5℃以上可以安全越冬。
生長旺季要充分澆水,高溫天氣適當向葉面和地面噴水,保持盆土濕度,提高空氣濕度,降溫;冬季減少澆水量和澆水次數(shù),增加光照。
生長期,每2周施一次腐熟的液肥。盆栽宜選用腐葉土、河沙和園土的混合培養(yǎng)土,健壯植株可在春季換一次盆。
繁殖 吊蘭主要用分株法繁殖。選取健壯的植株,分離走莖上的幼株后分別栽植進行繁殖,也可將過密的根狀莖分開后栽植。溫室下栽培可以長年繁殖,繁殖方法比較簡單。
病蟲害 病害有軟腐病、炭疽病、葉枯病、根腐病和南美凋萎病。常見的蟲害有介殼蟲和粉虱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