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信子原產(chǎn)歐洲、非洲等地,故又名洋水仙。和我國水仙一樣,屬百合科,為多年生鱗莖草本植物;ㄓ屑t、黃、白、藍、紫諸色,又稱它為“五色水仙”,花期3—4月,地植、盆栽、水養(yǎng)均可。
風信子習性喜陽、耐寒,適合生長在涼爽濕潤的環(huán)境和疏松、肥沃的砂質土中,忌積水。
具體栽培方法:花市場供應的有兩種,一種是9—10月間供應的,像水仙花干頭一樣是干鱗莖。另一種是經(jīng)過培育已有花苞的,這種風信子在春節(jié)前買來時,就可以水養(yǎng),放在室內窗口觀賞聞香。對干鱗莖的栽培方法,應揀陽光充足、地勢高燥、排水良好之處,并施足基肥(為豆餅屑、魚骨粉或漚制的有機肥)。在秋冬生長期,再施入磷鉀為主的追肥1—2次。
平時土壤保持微濕,忌過濕或積水,這樣到次年3月,一般都能開花。而盆栽的方法,基本和地植的相同,用疏松土每盆1—4個鱗莖,施足基肥,放置室外向陽處,生長期追肥,上海地區(qū)11月份移入室內向陽處培養(yǎng),室溫保持5—10℃,到3月前后,亦能開花飄香。
至于開過花后的風信子,能否再度開花?還必須經(jīng)過下列過程:花謝后剪去枯葉,干藏室內通風處,9月間再地植或盆栽,施入基肥和以后追肥,促使母鱗莖分裂,幫助子鱗莖長大,當培大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