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的種類很多,花色豐富,花形多變,花期較長(自春至秋),具有濃香,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百合花既合適盆栽觀賞,又適宜于地栽作切花,地下鱗莖還可供食用和藥用,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百合花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產(chǎn)我國、日本、朝鮮等,性喜濕潤、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質(zhì)、土層深厚、排水性極為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多數(shù)品種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長。
栽種百合花,北方宜選擇向陽避風處,南方可栽種在略有遮蔭的地方。種植時間以8-9月為宜。種前一個月施足基肥,并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種宜較深(一般深度為鱗莖直徑的3-4倍),以利根莖吸收養(yǎng)分。北方如栽種太淺,冬季易受凍害,并會影響根須和小鱗莖的生長。生長期間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損傷根莖。若有條件,可在種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蓋。這樣,既可防止雜草生長,又可保墑和降低土壤濕度,以利鱗莖發(fā)育。
盆栽,宜在9-10月份進行。培養(yǎng)土宜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制,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栽種深度一般約為鱗莖直徑的2-3倍。百合對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長開始及開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國外一些栽培者認為,百合對氮、鉀肥需要較大,生長期應(yīng)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對磷肥要限制供給,因為磷肥偏多會引起葉子枯黃。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為使鱗莖充實,開花后應(yīng)及時剪去殘花,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澆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潤,但生長旺季和天氣干旱時須適當勤澆,并常在花盆周圍灑水,以提高空氣濕度。盆土不宜過濕,否則鱗莖易腐爛,盆栽百合花每年換盆一次,換上新的培養(yǎng)土和基肥。此外,生長期每周還要轉(zhuǎn)動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長,影響美觀。
百合花為我國特產(chǎn),因其觀賞和食用價值高,在國際花卉市場上銷售量較大,因此,值得提倡大力繁殖。
百合的繁殖,有播種、分小鱗莖、鱗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種方法,可根據(jù)需要任選一種。
(1)播種法繁殖:播種屬有性繁殖,主要在育種上應(yīng)用。方法是:秋季采收種子,貯藏到翌年春天播種。播后約20-30天發(fā)芽。幼苗期要適當遮陽。入秋時,地下部分已形成小鱗莖,即可挖出分栽。
播種實生苗因種類的不同,有的3年開花,也有的需培養(yǎng)多年才能開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采用。
(2)分小鱗莖法;如果需要繁殖1株或幾株,可采用此法。通常在老鱗莖的莖盤外圍長有一些小鱗莖。在9-10月收獲百合時,可把這些小鱗莖分離下來,貯藏在室內(nèi)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季上盆栽種。培養(yǎng)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長成大鱗莖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繁殖量小,只適宜家庭盆栽繁殖。
(3)鱗片扦插法:此法可用于中等數(shù)量的繁殖。秋天挖出鱗莖,將老鱗上充實、肥厚的鱗片逐個分掰下來,每個鱗片的基部應(yīng)帶有一小部分莖盤,稍陰干,然后扦插于盛好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