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tài)特征與品種
金魚草又名龍頭花,為玄參科金魚草屬植物。金魚草花形奇特,花色濃艷豐富,花期又長,是園林中最常見的草本花卉。國際上廣泛用于盆栽、花壇、窗臺、栽植槽和室內(nèi)景觀布置,近年來又用于切花觀賞。因此,在金魚草的品種改良上進(jìn)展很快,其中以美國發(fā)展最快,至今金魚草有矮生種、半矮生種、高稈種以外,又有10厘米株高的超矮生種,有許多屬四倍體品種。近來又選育出重瓣的杜鵑花型、蝴蝶型的新品種。美國的戈德史密斯種子公司在金魚草的育種上最有成就。
在金魚草的生產(chǎn)上,在歐洲的丹麥、瑞典、挪威、荷蘭、比利時等國主要以盆栽和花壇植物為主,也有切花生產(chǎn)。在日本主要生產(chǎn)盆花,少量生產(chǎn)切花。 我國金魚草的栽培從20世紀(jì)30年代開始,主要用于盆花、花壇和花境,數(shù)量不多。新中國成立后雖然發(fā)展很快,主要在公園的花壇、花境中布置,品種老化,色彩單一。80年代后,引進(jìn)金魚草矮生種,廣泛用于盆栽和花壇布置。
金魚草為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花卉栽培。株高20~70厘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偁罨ㄐ,花冠筒狀唇形,基部膨大成囊狀,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開展外曲,有白、淡紅、深紅、肉色、深黃、淺黃、黃橙等色。常見品種有花雨系列,四倍體種,株高15~20厘米,分枝性好,其中雙色種更為誘人,杏黃/白雙色種為最新品種。韻律系列,四倍體種,株高15~20厘米,分枝性強(qiáng)。塔希提,株高20~25厘米,色彩豐富,其中雙色種有5種,有名的紫/白和玫瑰紅/白雙色種,是矮生種開花最早的品種,提早開花10天。甜心,株高15厘米,矮生雜種1代,重瓣花,杜鵑花型,花色豐富。小寶寶,株高30厘米,分枝性強(qiáng),杜鵑花型。鈴,株高20~25厘米,花蝴蝶型,其中紅鈴為新品種,在國際花卉市場十分暢銷。另外,新品種有拉·貝拉,株高45~50厘米,分枝性強(qiáng),花型美,色彩鮮艷。黑王子,株高40~45厘米,葉褐色,花深紅色。蝴蝶夫人,重瓣杜鵑花型,花色有粉、深紅、金黃、黃、玫瑰紅等色。
二、生物學(xué)特性
金魚草原產(chǎn)地中海一帶。較耐寒,不耐熱,喜陽光,也耐半陰。生長適溫,9月至翌年3月為7~10℃,3~9月為13~16℃,幼苗在5℃條件下通過春化階段。高溫對金魚草生長發(fā)育不利,開花適溫為15~16℃,有些品種溫度超過15℃,不出現(xiàn)分枝,影響株態(tài)。
金魚草對水分比較敏感,盆土必須保持濕潤,盆栽苗必須充分澆水。但盆土排水性要好,不能積水,否則根系腐爛,莖葉枯黃凋萎。
金魚草為喜光性草本。陽光充足條件下,植株矮生,叢狀緊湊,生長整齊,高度一致,開花整齊,花色鮮艷。半陰條件下,植株生長偏高,花序伸長,花色較淡。對光照長短反應(yīng)不敏感,如花雨系列金魚草對日照長短幾乎不敏感。
土壤宜用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zhì)壤土。
三、繁殖方法
主要用播種和組培繁殖。
播種繁殖:長江以南地區(qū)可秋播,以9~10月為好。播種土壤用泥炭土或腐葉土、培養(yǎng)土和細(xì)沙的混合土壤,通過高溫消毒后,裝入播種盤。金魚草每克種子6300~7000粒,播后不覆蓋,將種子輕壓一下即行,發(fā)芽適溫為21℃,澆水后蓋上塑料薄膜,放半陰處,約7天可發(fā)芽,切忌陽光暴曬。發(fā)芽后幼苗生長溫度為10℃,出苗后6周可移栽。
組培繁殖:1984年美國菲斯特用幼莖作外植體,經(jīng)滅菌消毒的外植體切成5毫米一段,接種于MS培養(yǎng)基加6-芐氨基腺嘌呤1毫克/1升和吲哚乙酸0.2毫克/升,培養(yǎng)叢生芽。將叢生芽切割繼代1~2次后,轉(zhuǎn)接到1/2MS培養(yǎng)基加KT0.2毫克/升和吲哚乙酸2毫克/升。才能得到完整的金魚草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