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性別嗎?這對不少人來說還是個謎。其實,我們平常所說的植物間的傳粉現(xiàn)象,就是植物性生活的表現(xiàn)。而熱心大姐和繁忙的蜂蝶等昆蟲,則是植物界“男婚女嫁”的“媒人”。
人類真正對植物性別有科學的認識,是在17世紀顯微鏡發(fā)明以后。1682年.一個叫格羅的人第一次明確指出:植物的雄蕊是花中的雄性器官,花粉落在柱頭上能促進果實的生長。1694 年,另一個叫卡美拉魯斯的人經過深人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雌桑樹周圍沒有雄樹生長,就只能形成敗育的種子。他又用其他植物作進一步實驗,最后得出結論:花藥是植物的雄性器官,而柱頭、花柱、子房是雌性器官。至此,人類對植物性別的科學認識才算是真正拉開序幕。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類對植物性別的認識有了愈來愈深入的了解;ㄗ鳛橹参锏纳称鞴,有兩性花和單性花之分。兩性花的雌蕊和雄蕊在在同一朵花里,如蘋果、桃、李、棟、椴、槐、 桉樹等。中性花是指只有雌蕊或只有雄蕊的花。有些樹木的雌花和雄花是在同一植株上的,這樣的樹木是無性別之分的。它的雄花長在枝條的基部,而雌花則長在在枝條的端部,如柏、杉、胡 桃、榛、樺、椰子等均屬此類。雌雄器官都長在同一植株上的稱為雌雄同株。其中具有兩性花的稱為雌雄同株同花;具有單性花的稱為雌雄同株異花。而有些植物,其雌花和雄花分別長在不同的植株上,我們稱為雌雄異株,如楊、柳、杜仲、月桂、羽葉槭、黃連木等。有時單性花和兩性花同時生于一個植株上,有時又分開生于不同的植株上,我們稱為雜性花。深入了解植物性別是極其重要的,為了提高坐果率,得到飽滿的種子,就需要采取措施,確保植物有性生殖過程的順利迸行。